23日出版的法國全國性大報頭版主題各有側重。《解放報》試圖釐清法國新任司法部長可能的政策路線;《費加羅報》聚焦黎巴嫩國內政治的多重危機;《回聲報》凸出法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首次超過傳統化石能源;《十字架報》針對法國新冠疫情再現擡頭跡象,重點介紹治療手段取得的進步;法共《人道報》關注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日關於應對分離主義的講話,認為,現任總統正在重拾前總統薩科奇的主張。今天各報有不少關於中國的報道。《解放報》刊登對香港末代總督彭定康的採訪;《費加羅報》的暑期中國系列報道今天關注歷史上自中國而來的瘟疫大流行;該報也報道了短視頻軟件抖音尋求撇清與中國政府關係的努力;《十字架報》探討將中國國家主席送上國際法庭的可能性;《回聲報》介紹了法國在5G網絡是否排除華為設備問題上不公開聲明的隱形策略;《人道報》介紹近日美歐國家政府在中國新疆問題上的表態。
彭定康: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不是同義詞
香港末任總督彭定康近日接受《解放報》、《世界報》、意大利《共和報》、西班牙《國家報》和瑞士《周日新蘇黎世報》(neue Zurcher Zeitung)五家歐洲媒體聯合採訪。彭定康在訪談中指出,對於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來說, 香港和香港民主體制所代表的是威脅。香港目前形勢證明中國不值得信任。他認為,港區國安法的引入並不單純是對這個各國都有相關利益的、至關重要的金融中心的進攻,而是21世紀自由民主與專制主義之爭的例證。他指出,無論是在印度,還是在南海,或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或加拿大,都是中國共產黨在挑起對立。他表示,他本人贊成對話,但如果對話過程中,有一方表現惡劣,就應當承擔後果。彭定康顯然對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中國問題上仍然強調對話的立場非常不滿。針對歐洲聯盟難以統一立場,他表示,歐盟若想有一個共同外交政策,就不能以向中國借來的錢為政策基礎。北京當局推行債務外交,如果聽任中國撕裂歐盟以及歐盟價值,後果可能是無可挽回的。他表示,英國對香港有特殊的責任。英國殖民香港150年,但香港與其它前英國殖民地的不同,在於英國沒能讓香港獲得獨立。彭定康認為,國際社會低估了自己的力量。中國不斷尋求對立,但如果國際社會共同行動,就可以造成影響。他強調這不是排華。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不是同義詞。他堅信在香港,最後勝出的是民主,而不是共產黨政權。那些堅持抗爭的香港年輕人比習近平更能代表未來。
《費加羅報》:歷史上那些自中國傳播開來的瘟疫
《費加羅報》暑期中國系列報道梳理瘟疫大流行歷史指出,兩次鼠疫大流行、四次流感大流行以及兩次新出現的冠狀病毒疫情都起源於中國。1968年的流感大流行在法國曾造成三萬人喪生。至於目前仍在困擾世界的新冠病毒疫情,全球各地的流行病專家幾個月以來一直在努力研究病毒如何自蝙蝠傳染給人類。法國流行病學專家Arnaud Fontanet表示,中國方面很可能對生鮮市場、對人、對動物、對環境都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很遺憾他們沒有公開這些調查的結果。
《十字架報》:習近平會被送上國際法庭嗎?
新冠疫情、維吾爾人遭遇、香港等議題近期不斷引發美歐國家對中國的批評。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否有可能會被送上國際法庭呢?本人是律師的國際人權基金會司法行動項目負責人Clémence Bectarte的答案是否定的。她在《十字架報》發表文章解釋指出,流亡維吾爾人團體起訴中國政府在新疆的反人類罪及種族滅絕罪。這兩項罪行雖然是海牙國際刑事法庭的司法範疇,但該法院只能追究個人,追究這些罪行的執行人或下令人。該法庭也只能在中國國內已經啟動相關司法程序的前提下才可能有所動作。雖然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會可以直接啟動這樣的程序,但中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作者因此認為,在現行體制框架下,將習近平送上國際法庭的可能性為零。但她認為時間以及國家或國際地緣政治格局的改變可以是重要的變數。對前柬埔寨紅色高棉領導人的審判就是例證。
法共人道報報道了近期包括法國在內的美歐國家就中國新疆政策的表態,但這篇文章對德國學者鄭國恩近期關於新疆維族婦女遭遇強制絕育的研究結果提出質疑,儘管鄭國恩的研究引述的都是中國官方統計數字,但《人道報》這篇文章作者認為,這些數字的真實性還有待核實。與中國官方媒體一樣,《人道報》文章強調,鄭國恩在一所福音派研究機構工作,也是美國共產主義受害者紀念基金會成員,而且只在2007年以旅遊名義去過一次新疆。